使用者:祖母1人,夫妻2人,女兒1人,外傭1人。
增加一個玄關把冬天冷颼颼的氣溫給擋住
這也許是朝北房子的宿命,開了一大片的窗戶就是為了更多的光線,偏偏冬天來時東北寒風不停吹著窗戶玻璃,冷冷的溫度藉由玻璃傳透進來。客廳原本就是居家中空間最大的,保溫能力本來就不佳,每逢冬天就冷的半死,大家索性躲在房間裡,客廳因而變得冷清。更氣人的是夏天,水泥牆吸熱後把地面的熱氣往上帶,遇到開口就鑽進室內,北面並沒有日照但是冷吸熱的原理讓室內熱呼呼的喘不過氣來。
一個溫度環衝區就在此誕生了,在這裡發展出來的玄關,雖然會吃掉一部份的室內面積,只要設計得宜反而讓生活變得豐富起來。不僅如此,還衍生出一個複合休閒空間,可以在此坐著穿鞋,並可沈思、聊天、看窗景。當客人太多時不敷使用時,只要改變拉門位置搖身一變,成為客廳一部份與沙發區互動起來。
玄關除了灰塵和溫度緩衝外,最重要的是換穿鞋子,因此收納的鞋櫃是最基本的。此外,入口處設置一個集合收傘、帳單、外出物的綜合櫃來強化入口處的機能,讓這個原本極難使用的地方,透過幾個巧妙的設計產生出保溫、功能、生活、情趣的超級價值空間。
光之界面
依稀還記得十幾二十年前的公寓,那時候的電梯並不普及,為了節省走道面積,樓梯通常設在臨馬路最近的地方。也因此從樓梯打開大門進入客廳前,總是要先經過陽台這個地方,這時的陽台兼顧者玄關與庭院的機能。
不知何時開始,鐵窗開始全台流行起來,據說受到香港住宅文化的影響。過沒多久「鋁窗」取代了鐵窗的位置,陽台變成了室內面積,到後來建商乾脆擺明了「自動二次施工」的室內面積擴增計畫,TMEW住宅的陽台就是屬於這種建商的投機銷售技倆下購買。
希望能夠調節客廳的溫度是玄關最主要的任務,它可以做為溫度緩衝還可以攔截戸外帶進來的風沙灰塵,然後減少家人辛勤打掃的次數。
窗戶將是重要的靈魂,因為光線必須從這裡漫射穿過拉門進入客廳到餐廳而消失,可是朝北面的窗在全年裡並沒有幾天能有陽光直射的機會。降低窗台把光線進來的量變大,然後穿越透明的拉門到客廳地面反射到更深遠。
窗台變低後增加了安全問題,深怕小孩子爬上去而發生墜樓危險,所以設計一個花台種上植物來預防直接墜樓,再把窗戶門扇予以控制鎖定打開寬度變成二道防線,如此一來便消除了安全疑慮。
窗台結合鞋櫃連成一體,台面延伸出去把花架上生動綠色植物帶進眼簾,不論是坐在架高地板上近距離的接觸,或是客餐廳欣賞,一個經過思考過的窗戶也可帶給居家活潑生氣。
一定迴留的地方
照照鏡子整理自己,準備容光煥發的出門,大門旁放著每天必須要的東西 ,偶爾下雨也可順便拿著傘離家。玄關總是提供看似不起眼卻很關鍵的功能,像是簽收的印章、帳單或是鑰匙之類,甚至是小錢包都可暫於此。
TMEW住宅的大門打開後恰好有一個小空間,於是設計了一個不影響採光的瘦長形高櫃,為了增加光線的反射,整個櫃子以白色為主色調並且加入抽屜來平衡視感,就像是一個紳士昂首站立著。
窗簾悄悄躲在上方自然形成的縫隙中,如同眼簾調節光線效果,不同時間變換不同意境,你看這裡上上下下是不是有一氣呵成的感覺呢!
這處短暫停留的地方,有著居家使用的機能,也掌控室內關鍵氣氛,不管出門或者從外回家都能深深感覺一股家的活潑氣息。
浮萍的台子
男主人很擔心增加玄關後,客廳是不是變得擁擠,這個疑慮反而成為扭轉空間型態的關鍵點。從彈性擴充一個空間與沙發對談開始,由此再衍生出自我沈思的處所,最多2~3人的喝茶方案,然後給合鞋櫃收納功能,最後發展出多元的玄關空間。
最初,是設計成一個透明玻璃窗,我覺得改變成活動門可以增加使用的功能,因此飄浮上升而且可以坐的地板就是如此構想岀來。平時原木味道的透明門固定不動,出入時地板就變成了穿鞋的椅子;順便一提的,地板下方是可以放家人常穿的鞋子,連同窗台鞋櫃刻意不落地,將鞋變成一個裝飾的主角,呈現台北人生活的樣貌,這就我個人的玄關風格特色。
偶爾,心情需要放鬆一下,一個人泡杯飲品,坐在地板倚靠窗台看着親自栽種的綠色植物。總是會遇上多人聚會吧!把門拉到全開,這個像浮萍的地板就在沙發旁,變成聊天的椅子,真是夠彈性的!
回歸到那大型的鞋櫃,一個樸質的端景提供入口的視覺焦點也可轉換空間情境,當然了,這個鞋櫃所放的都是較好的鞋。